正直晚秋好时节,何不登高远眺?

【发布日期:2017-11-03】 分享到: 腾讯微博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



秋天,从古至今都是文人骚客最喜欢的创作题材,包含秋高气爽的欢喜之情, 也不缺秋风秋雨秋煞人的悲秋之意。“秋高正好凭栏眺,黛山远、斜阳照”,“碧云天,黄叶地,西风紧,北雁南飞,晓来谁染霜林醉,总是离人泪”,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,让诗人们为 “秋” 沉醉。早在我国古代,秋季登山的习俗就十分盛行。尤其是重阳节登高的习俗,由来已久。关于重阳节登高的由来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。 

据说东汉时汝南一带瘟魔为害,疫病流行。有一个叫桓景的人,拜道长费长房为师,学消灾救人的法术。一天,费长房告诉桓景说,九月初九日,瘟魔又要害人,并嘱咐桓景回去搭救乡亲:“九日离家登高,把茱萸装入红布袋,扎在胳膊上,喝菊花酒,即能战胜瘟魔”。桓景回家,遍告乡亲。九月九日那天,汝河汹涌澎湃,瘟魔来犯,但因菊花酒刺鼻,茱萸香刺心,难以接近。桓景挥剑斩瘟魔于山下。傍晚,人们返回家园,见家中“鸡犬牛羊,一时暴死”,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。 自此,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。


延至今日,登山已经成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。晚秋大气凉爽,空气清新,能见度高,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!


秋季气温给人的感觉是不冷不热,但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,加之秋季温度的日变化幅度本身就较大,山体温度受小气候影响也难以预料,所以秋日登山,温度变化最为频繁,能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,从而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。


登高可以增强体质,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。在登高的过程中,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,肺通气量、肺活量明显增加,内脏器官和身体的其他部位的功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。

登高还有助于防病治病。患有神经衰弱、慢性胃炎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气管炎、盆腔炎等慢性病的病人,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,配合适当的登高锻炼,可以提高治疗效果。

此外,山林地带空气清新,大气中的飘尘和污染物比平地少,而且阴离子含量高,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显然是有利于健康的。登山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,陶冶人的情操。当你登上高峰,极目远望,把壮丽的山河尽收眼底时,你那愉悦的心境是难以形容的。


正直晚秋好时节,

何不登高远眺?